| 成果名称 | 所属学科 | 获奖单位 | 获奖作者 | 获奖日期 | 获奖级别 | 获奖等级 | 成果形式 | 奖励名称 |
| 中国诗歌通史(十一卷本) | 文学 | 文学院 | 赵敏俐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特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自由摹状词理论研究 | 哲学 | 文学院 | 冯艳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石鸥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甲骨拼合续集 | 语言学 | 文学院 | 黄天树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(1949-2009) | 文学 | 文学院 | 陶东风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北京审美文化史 | 哲学 | 文学院 | 邹华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北魏政治史(全九册)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张金龙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“人”的生存状态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刘城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汉代监狱制度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宋杰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袁广阔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Neural correlates of binding features within- or cross-dimensions in visual conjunction search: An fMRI study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魏萍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--教师的专业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宁虹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理与策略——义务教育生产函数分析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薛海平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学校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——以微观政治社会学为理论视角的研究 | 教育学 | 政法学院 | 田国秀 | 2014年12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甲骨拼合集 | 中国语言文学 | 文学院 | 黄天树 | 2013年3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北京美术史(上、下) | 艺术学 | 美术学院 | 李福顺 | 2013年3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“乡绅入侵”:英国都铎王朝议会选举中的异常现象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刘新成 | 2013年3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论文 |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公立学校200 年:问题与变革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劳凯声 | 2013年3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论文 |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| 中国语言文学 | 文学院 | 赵敏俐 著 | 2013年3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著作 |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 | 艺术学 | 美术学院 | 谢继胜 主编 | 2013年3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著作 |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宋本《切韵指掌图》研究 | 语言学 | 文学院 | 李红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说理 | 哲学 | 政法学院 | 陈嘉映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复归与重构--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朱晓宏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知识.权力.课程--政策视野中的课程研究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蒋建华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Effects of encoding and retrieval on the mechanism of item +context binding | 心理学 | 教育学院 | 肖鑫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薛海平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梁景和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宋教仁思想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迟云飞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世纪英国财政史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施诚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现代诗的再出发: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张松建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| 语言学 | 文学院 | 洪波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新乐府辞研究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张煜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阳关、生命和雕塑的乐土:中外雕塑公园研究 | 艺术学 | 美术学院 | 陶宇 | 2012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刘新成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与跟踪测评 | 教育学 | 政法学院 | 蓝维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研究报告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学校变革中的校长领导力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张爽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重新理解教育——来自教师发展学校的报告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宁虹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著作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(1897-1949)及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(1949-2009)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石鸥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著作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儿童的成长:另一种记忆——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朱晓宏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著作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: Children catch it from classmates of different ages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王异芳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论文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薛海平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论文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:现实还是理想? | 教育学 | 继续教育学院 | 陈正华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论文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生命德育论 | 教育学 | 初教院 | 刘慧 | 2011年9月 | 省级奖 | 三等奖 | 著作 | 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Distinct Neural Mechanisms for Repetition Effects of Visual Objects | 心理学 | 教育学院 | 郭春彦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(1978——2008)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陶东风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北京美术史(上、下) | 艺术学 | 美术学院 | 李福顺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 | 哲学 | 政法学院 | 陈新夏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先秦哲学沉思录 | 哲学 | 政法学院 | 白 奚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儿童的成长:另一种记忆——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朱晓宏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| 教育学 | 教育学院 | 丁邦平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论宪法修改程序 | 法学 | 政法学院 | 杜强强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何 平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宋 杰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(上、下)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陈英杰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佩雷克研究 | 外国语言文学 | 外国语学院 | 龚 觅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共产党反分裂反“台独”的斗争及经验研究 | 政治学 |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| 李松林 | 2010年10月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著作 | 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资本效率理论与产业增长 | 经济学 | 政法学院 | 孙咏梅 | 2009/9/8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荷马社会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晏绍祥 | 2009/9/8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 | 艺术学 | 美术学院 | 吴明娣 | 2009/9/8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礼乐文化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夏 静 | 2009/9/8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——从《诗经》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赵敏俐 | 2009/9/8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中古时期社邑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郝春文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汉赋研究史论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踪训国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赵孟頫书法艺术 | 艺术学 |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| 解小青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总报告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徐玉珍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研究或咨询报告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台湾教育改革纵论 | 教育学 | 政法学院 | 崔萍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数学的观念、思想和方法 | 教育学 | 初等教育学院 | 郜舒竹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编著或教材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荷马社会研究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晏绍祥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史学理论研讨讲义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宁可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编著或教材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唐文人之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马自力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陶东风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吴相洲,冯蒸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黄天树古文字论集 | 语言学 | 文学院 | 黄天树 | 2008-08-11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 | 法学 | 离退休干部处 | 邱远猷 | 2007/1/18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|
| 20世纪的历史巨变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齐世荣,徐蓝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_从<诗经>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赵敏俐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对策研究 | 艺术学 | 音乐学院 | 王安国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| 心理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雷雳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forming memories for faces, names, and face-name associations | 心理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郭春彦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敬天与崇道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刘屹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解读德里达的<马克思的幽灵> | 马克思主义 | 政法学院 | 杨生平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信用伦理研究 | 哲学 | 政法学院 | 王淑芹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张桃洲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刘航 | 2006-11-09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 | 教育学 | 乔际平 | 2006-09-23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研究或咨询报告 |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|
| 儿童心理综合量表 | 心理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方平,王建平,罗峥,蔡红 | 2006-09-23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研究或咨询报告 |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性伦理学新论 | 教育学 | 政法学院 | 安云凤,吴来苏,王淑芹 | 2006-09-23 | 部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师范教育史 | 教育学 | 高等教育研究所 | 马啸风,曹运耕,曹薇 | 2006-09-22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论文 |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王光明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
| 教育管理决策新论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孟繁华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现象学教育探析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宁虹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道教与唐代社会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王永平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南北朝八书二史疑年录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许福谦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从《共产党宣言》到“三个代表 | 政治学 | 政法学院 | 聂月岩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民族主义的意义与悖论 | 外国语言文学 | 文学院 | 林精华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青少年心理发展 | 心理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雷雳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六朝书法与文化 | 艺术学 |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 | 王元军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司空图年普汇考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陶礼天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周汉诗歌综论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赵敏俐 | 2004-12-03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稷下学研究--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 | 哲学 | 政法学院 | 白奚 | 2003/7/3 | 部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比较教育理论建设的研究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王长纯 | 2003/7/3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
|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| 政治学 | 王瑞荪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编著或教材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|
|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探微 | 宗教学 | 政法学院 | 程恭让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(多卷本)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张燕瑾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一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东亚联盟论研究 | 政治学 |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| 史桂芳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校本课程开发:概念解读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徐玉珍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教育管理决策功能模型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孟繁华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重新理解教育--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 | 教育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宁虹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雷神.龙神思想和信仰——中日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 | 外国语言文学 | 外国语学院 | 李均洋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 | 心理学 | 教育科学学院 | 丁锦红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论文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中国美术史 | 艺术学 | 美术学院 | 李福顺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书法与中国文化 | 艺术学 |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 | 欧阳中石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20世纪后期的俄语学研究及发展趋势 | 外国语言文学 | 外国语学院 | 杜桂枝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邹兆辰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| 中国文学 | 文学院 | 左东岭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现时代 | 马克思主义 |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| 叶险明 | 2002-12-20 | 省级奖 | 二等奖 | 专著 |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
| 新时期中国发展观--兼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比较研究 | 政法学院 | 范燕宁 | 2002/11/2 | 部级奖 | 优秀奖 | 专著 | 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| |
|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| 历史学 | 历史学院 | 郝春文 | 2002/11/1 | 部级奖 | 三等奖 | 专著 | 郭沫若中国历史奖 |
| 传统的批判——从传统看精神文明建设 | 中国语言文学 | 文学院 | 吴相洲 | 2001/9/1 | 部级奖 | 专著 | 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 |